卢梭曾经说过:“什么是最好的教育?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: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,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,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,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。”纵观这么多教育方式,生态式教育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。
生态教育的本质是生态性。就像生态农业一般,只有把握好土壤、气候、水文等多方面因素,才能使其发挥共同作用,促使庄稼丰收。生态教育就是模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,使学生接收多方面的影响,不止是科学、艺术、语言等多种学科影响,更是学校、社会、自然界等多种环境的影响;在这样一种整体性、融合性、开放性的教育下,学生的智能与其他方面,都会受到良好的培养。
我想,生态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人地协调观的培养。从哲学上来说,在所有关系中,最本质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,这是从人类出现就存在着并且对人类本身具有深刻影响的关系。人类的发展经历着采集狩猎社会、农业社会、工业社会三个阶段,现今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;但自从工业社会开始,人地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:人类的活动强度空前增大,出现了资源短缺、生态破坏等多种问题。而这正是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错误理解而引起的。康德曾经提出“人为自然立法”这一观念,歪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由此导致西方文明与工业化在人地关系上的错误发展。
作为现代化教育的生态教育,是对于人地关系错误发展的一种弥补与修正。它一改传统教育的书本知识教学,强调学生与多种环境的融合成长,给予学生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,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保护环境的意识,从而帮助建立人与自然之间一种互生互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。
除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,生态教育对于学生本身,也是具有莫大的意义。日本文学家黑柳彻子曾经写过一本书《窗边的小豆豆》,书中的校长小林宗作就是践行着生态教育的宗旨。在学院中,每天的课程没有固定的安排,而是根据学生的喜好自由选择;孩子们会根据菜品的种类,将午餐称为“山的味道”与“海的味道”;对于有缺陷的孩子,小林宗作校长尽全力消除他们“与别人不同”的感觉,充分照顾到了学生与学生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平等。这种种方式,都生动地体现了生态教育,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身心素质,更是给学生提供了生命的希望与意义。
生态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,但在当今社会,生态教育并没有广泛推行,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,另一方面是教育的过渡并没有那么快就能够实现。在高等教育方面,樊美筠博士和柯布博士正在筹划建立生态大学,若是建成,必然会对高等教育带来一次冲击。而在基础教育方面,国内已有部分学校正在转型,比如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,就在学校内建立了自然种植区与小动物养殖区,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每天的学习中都与自然为伴,而不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死气沉沉的校园里。
在当今大教育的背景下,生态教育的地位不高,但它应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。生态教育是打破现代文明困境的一种根本性的教育,它不仅为人地关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,更是为学生建立了一座理想国。
责编:詹雅婷